【被遺忘的迪化街二段】
提到迪化街,你會想到霞海城隍廟、巴洛克立面老建築、中藥南北貨及文創商店,並且受到大稻埕歷史風貌專用區的保護,持續蓬勃發展,但你可能不知道迪化街二段被畫在風貌區之外,許多清朝的老宅將慢慢消失。
迪化街一段、二段是清朝時連接大稻埕與大龍峒的老街,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將迪化街一段拉直拓寬為新式街道,二段位於計畫之外,至今街道輪廓保持歪斜曲折,使得警察不易取締賭場,三教九流龍蛇雜處,今日仍有幾間茶店仔、雜貨店及炊粿工廠,見證過往的歷史。
四崁仔的名字來自於清朝時最早興建的四棟老屋,柯兆殷大哥的阿嬤向福州人學習炊粿技術,改善一家人的生活,於是阿嬤不藏私地將手藝教給街坊鄰居,逐漸形成炊粿工廠聚落,製作各類甜鹹粿、粽子,供應給大台北地區餐廳,隨著社會消費習慣轉變,今日僅存最後一間炊粿工廠。
本次【巡境安民】循著城隍爺繞境時的路線,規劃系列導覽,柯兆殷大哥帶領四崁仔、草埔仔,妙芬姊則於大稻埕北側的大橋頭、獅館巷,他們將以母語(台語)進行,說著小時候的故事。
6/05(日)1600-1800《四崁仔的炊粿人生(台語)》柯兆殷
網址:http://goo.gl/HCFrZb
6/10(五)1000-1200《老大稻埕人的生活故事(台語)》唐妙芬
網址:http://goo.gl/Vu9QFi
=====
【巡境安民】台北霞海城隍文化節系列導覽與講座
活動網頁:http://goo.gl/09w1Mp
步行導覽
6/17(五)1100-1300《五月十三城隍祭典與北管陣頭文化》謝宗榮
6/05(日)1600-1800《四崁仔的炊粿人生(台語)》柯兆殷
6/10(五)1000-1200《老大稻埕人的生活故事(台語)》唐妙芬
6/11(六)1600-1800《大稻埕水岸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》梁蔭民
6/12(日)1600-1800《聽!大龍峒廟宇說故事》郭喜斌
6/18(六)1000-1200《大稻埕的老店很多》邱翊
6/25(六)1600-1800《找回後車站的記憶》釋照勝
6/26(日)1500-1700《大龍峒:磚頭落下砸到的都是讀書人》邱翊
室內講座
6/11(六)1400-1530 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主題曲》第一唱片行 李玲玲
6/15(三)1930-2200【八將舞動大稻埕】鯤螟八將&玉鳳旗袍 陳忠信 師傅 鯤螟八將&在地畫家 施正文 老師
6/18(六)1400-1530《刻在偶頭上的人生》台原偶戲館 賴世安
6/19(六)1400-1530《自己動手敲~北管叮咚鏘》台北靈安社 吳柏勳
6/19(六)1930-2130【戲。神傳說】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林茂賢
6/25(六)1400-1530《保衛鄉里金獅團》台北大龍峒金獅團-李世澤
6/25(六)1900-2100【鼓吹哩叨位來】嗩吶演奏家 楊立彬老師
註:主題括號為【】由台北霞海城隍廟主辦